(科技处 安全学院)9月22日上午,第十六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隆重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杜彦良教授荣获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最高奖,安全工程与应急管理学院徐飞副教授荣获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奖。这是我校首次获得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最高奖。
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已开展十五届奖励活动,是铁路行业和轨道交通领域引领性强、影响力大的权威科技奖项,也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重要的、有益的补充。第十六届詹天佑奖的评审,承载着回顾总结中国铁路科技创新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未来技术发展方向,激励广大铁路科技工作者奋进新时代、取得新突破,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大使命。第十六届詹天佑奖是詹天佑基金会变更为中国科协为业务主管、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为支撑单位的全新管理体制后的首次评审,同时也是历年来各界参与最广泛、规模最大的一次奖励活动。
杜彦良院士长期从事轨道交通领域智能监测与安全控制研究,率先将智能结构理论与方法融入铁道工程安全保障技术领域,提出了“监测-评估-预警-修复”一体化的状态监测与安全运维技术体系,围绕国家高速铁路、重载铁路、高原高寒铁路、既有线提速铁路、城市智慧交通等重大工程建设,开展了大型铁路桥梁、多年冻土路基、长大隧道及TBM施工装备状态监测、健康诊断与快速康复的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和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
徐飞副教授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结构性态感知与安全防控研究,在“围岩—结构一体化智能感知与安全评价”“围岩—结构相互作用机理与灾变演化规律”“灾害主动控制与性能提升”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性成果, 成功应用于川藏铁路、成兰铁路、广湛高铁、朔黄重载铁路等典型工程,入选国家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最美铁道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获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此次最高奖的获得,充分肯定了杜彦良院士在铁路基础理论研究、重大课题攻关中取得的突破性成就以及在推动铁路科技创新、实现铁路高质量发展中的优秀业绩,也进一步扩大了学校在铁路行业和轨道交通领域的影响力。未来我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大力培养高水平人才,努力为实现中国铁路和轨道交通领域科技的自立自强贡献铁大力量和铁大智慧。
(科技处 技转中心)近日,省科技厅科技奖励与成果转化处二级调研员王开良、河北地质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牛建高等一行4人到我校调研指导科技成果评价、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工作,科技处处长王书海、技转中心主任张建超及相关成员参加座谈。
调研组一行听取了我校科技成果评价、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进展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汇报,包括以绩效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相关举措和转化科技成果权益分配方式、产权维护费用分担情况、优化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科技成果赋权相关制度及建议,了解当前需破解难题及主要需求。与会专家结合我校特点对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分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牛建高教授针对我校试点工作特点给予了具体指导。
王开良调研员肯定了我校两个试点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和希望:一是按照试点,将科技评价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指挥棒,抓实五元评价,以突出代表性成果和重大科技成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标准。二是继续完善评价体系,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形成通用的评价标准及方法。三是更加重视赋权改革工作,认真研究政策、深入理解改革试点要求,加快形成赋权改革制度文件,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做到产权明晰,以避免无形国有资产流失及产权纠纷。
科技处处长王书海、技转中心主任张建超分别表示将认真梳理和吸收与会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建议,继续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双试点工作。
(科技处 电气学院)5月28日,按照河北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我校以线上线下协作模式组织召开了“河北省交通电力网智能融合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下文简称“协同创新中心”)发展规划论证会”。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刘尚合院士、河北省教育厅科技处张建荣副处长、我校党委常委李旭春副校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科技处处长王书海教授主持。
会议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陆军教授,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刘明生教授、重庆大学廖瑞金教授、同济大学金立军教授、天津大学王守相教授、湖南大学许加柱教授、河北省数字经济联合会边存国正高级工程师、河北省科学院赵红芳研究员、河北省机械研究院陈建民正高级工程师、河北工业大学李奎教授和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范辉正高级工程师11位专家参与论证。
在听取了创新中心主任、电气学院院长孙晓云教授所作发展规划汇报和共建单位代表发言后,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目标定位准确,任务规划和分工明确,组织机构设置和考核指标科学合理,同意该规划通过论证。
今后,协同创新中心将进一步聚焦交通、电力和信息领域的技术交叉融合和产业协调发展需求,继续围绕电力与交通系统复杂时空耦合关系及韧性协同技术、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智能运检技术、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电磁防护技术、牵引供电系统智能化技术与自动化装备4个研究方向,联合7家共建单位在理论研究、技术攻关、装备研制、市场推广等方面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为推动国家、尤其是河北省的交通电力科技进步、交通能源结构优化、经济转型升级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共建单位代表华北电力大学李慧奇教授、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院王强副院长、国网石家庄供电分公司张珺副主任、河北鲲能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高飞副总经理、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李智宇部长、北京航天兴科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丁峰董事长、天津凯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王传启副总经理参加会议。
(党政办 创新研究院)6月15日下午,我校与元氏县人民政府举行校地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元氏县县委书记许尽晖,县委副书记、县长曹铂,县委副书记张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常振锋,校领导杨绍普、冯文杰、王胜本出席签约仪式。曹铂和冯文杰代表双方签署校地战略合作协议。
校党委书记杨绍普在致辞中表示,开展校地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的重要职责之一。我校龙山校区、四方学院均位于元氏县,双方具有深厚的合作基础。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是双方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共同推动省会城市发展的重要契机。在今后的合作中,我校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加强与元氏县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开展科技协同创新,助力元氏县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元氏县县委书记许尽晖指出,元氏县拥有2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今年正在全域全面推进“山水古郡、产业新城、幸福元氏”建设。她表示,铁道大学办学特色鲜明,技术实力雄厚,在专业领域具有全国领先的研发能力,本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必将推动双方合作水平再上新台阶,开创县政府与高校合作的新典范,实现“双赢”的美好未来。
签约仪式前,双方就产学研深度合作、人才培养及引进、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园建设等工作进行深入交流。
元氏县政府办、科工局、发改局、教育局、人社局、经开区,我校党政办、创新研究院、建管处、国际学院、四方学院、高等技术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
(科技处 力学系)5月21日,学校召开河北省智能材料结构力学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力行大讲堂”第四期活动。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天津大学汪越胜教授主持会议。我校副校长郭文武教授、副校长冯文杰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刘金喜教授出席会议。学校科技处处长王书海教授、工程力学系主任李延强教授、科技处副处长张建超教授、实验室主任田瑞兰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及实验室骨干共计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召开。
副校长郭文武首先对各位领导、专家长期以来对我校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平台建设给予的关怀和帮助表示感谢,并寄望将河北省智能材料结构力学重点实验室打造成为磁电智能材料工程的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与装备研发等多学科高端人才汇集与培育基地,推动力学学科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实验室主任田瑞兰从科研工作、成果产出、建设运行情况及2022年度工作计划等方面对实验工作进行了汇报。
委员们审议了实验室工作报告和开放课题,对实验室工作给予积极评价,并提出建议: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突出优势和特色,加强服务区域和行业发展的能力;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标,加强实验室硬件条件的建设。
在“力行大讲堂”活动中,天津大学王毅泽教授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刘立武教授应邀作学术报告。王毅泽教授是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荣获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等荣誉。在报告中,王教授以“弹性波超材料的非线性传输”为题,阐述了弹性波超材料的非线性传输问题,主要包括弹簧振子形式、散体颗粒形式、以及连续结构形式三类非线性弹性波超材料的研究进展。刘立武教授是国际应用力学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智能软材料力学、结构及其航天领域应用研究。刘教授以“智能软材料结构设计及其力学行为”为题,介绍了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空间展开结构、个性化定制且生物降解的4D打印形状记忆封堵器、具有力学性能可调节的4D打印拉胀力学超材料和像素力学超材料。
副校长冯文杰在总结中感谢各位专家对我校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关心与指导,各位委员对工作报告的审议为实验室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实验室建业具有重要意义;“力行大讲堂”学术报告内容新颖、知识丰富、信息深入,拓宽了与会青年学者的科研思路。期望实验室在各方努力下取得更高质量发展,顺利通过建设评估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