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关单位:
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成果丰硕,年投产新线3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超过2000公里,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联调联试成为确保新线开通运营的关键环节,具有覆盖专业广、干扰因素多、安全风险高、质量责任大等特点,也对联调联试检测理论、技术和设备的创新性、先进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在国铁集团检测中心的支持指导下,《铁路技术创新》编辑部每年定期(10月)出版“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技术创新专刊”,持续总结联调联试最新进展和创新成果,进一步推动联调联试测试水平高质量发展、充分保障新建铁路高效稳定运营。
本专刊现面向广大各科研院所、设计施工单位、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及客专公司征集论文,热忱欢迎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提交高质量论文,并关注此专刊的出版。
一、论文征集范围
征文涉及内容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联调联试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
2. 联调联试组织管理与技术体系创新;
3. 联调联试检测技术、检测方法、检测设备创新;
4. 联调联试中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应用;
5. 智能铁路系统联调联试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
6. 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技术研究;
7. 联调联试典型问题及缺陷处理;
8. 海外铁路项目联调联试技术创新。
二、论文要求
1. 论文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实用推广价值,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重点突出工程技术特色和典型经验。
2. 论文篇幅5000字以上。内容充实、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理通顺、语言精练,公式、工程术语标准规范,插图符合工程制图相关规定。
3. 论文摘要300字左右,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结论,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关键词3~8个。数学公式统一编号,图(嵌入式、1MB以上)、表清晰。
4. 论文须有基金支持,基金项目编号请注明,并附作者简介。
5. 其他要求见期刊投稿网址的投稿须知。
稿件不得他投,确定未被录用后再自行决定。论文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不得涉密,文责自负。编辑部对来稿保留修改权,有特殊要求者请事先声明。
三、论文稿件投递
论文投稿截止时间:2024年7月30日
论文题目须注明“联调联试专刊”字样
论文投稿网址:cr.crj.com.cn(期刊选择《铁路技术创新》)
联系方式:《铁路技术创新》编辑部
联 系 人:明芳 010-51849682,(略)021-49682
校内联系人及电话:李保琦 35310
科技处
2024-04-30
相关链接:《征文通知——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技术创新专刊》(https://mp.weixin.qq.com/s/-HSPDDxoTen1jCcydcC7fg)
各有关单位: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持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运营里程超过 1.1 万公里,运营企业总从业人数超过 46 万人(不含委外业务从业人员)。在不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运营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交通强国建设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可持续发展和技术进步对人才的需求目标,加强各城市轨道交通人力资源同仁交流,中国轨道交通网策划举办“2024(第六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人力资源建设与实践研讨会“,会议将邀请各城市轨道交通业主单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相关设备及服务单位等汇聚厦门,通过主题演讲、座谈讨论、产品及服务展示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城市轨道交通人力资源建设与实践”专题,互相交流与借鉴,汇聚各方建设性意见,为推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人力资源高质量持续发展而建言献策。
本次研讨会在厦门轨道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兹定于2024年5月24日-25日在厦门召开,诚挚邀请各相关单位参与,研讨会简介、报名回执表等详见附件。
组委会联系人:
冯 层 021-62362056 15121141921 该邮件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传 真:021-62362056
校内联系人:
高桐 87936049
附件【1.研讨会简介.pdf】已下载40次
附件【2.合作方案.pdf】已下载14次
附件【3.报名回执表.docx】已下载4次
科技处
2024年4月26日
各有关单位:
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动力学及强度学组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在青岛召开两年一届的2024年学术交流会(时间暂定9月中上旬),现将论文征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 征文内容
本次会议重点围绕CR450动车组、川藏铁路移动装备、下一代机车和客车、高原高寒机车车辆、动力集中动车组、重载机车车辆的动力学与强度相关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开展学术交流,征文内容主要包括:
(1)动车组轻量化关键技术及轻质高强度材料应用技术;
(2)更高速度动车组动力学性能、车体和转向架结构与强度;
(3)转向架新结构、新技术、再制造技术;
(4)车体与转向架相关的智能化、PHM、主动和半主动控制技术;
(5)长大重载列车运行安全技术提升与监测预警技术;
(6)高原高寒长大坡道机车车辆运行安全性和结构可靠性;
(7)高原多山地区峡谷风作用下列车运行安全性和车体结构安全性;
(8)高速列车隧道运行和交会气动载荷及其对列车结构强度的影响;
(9)更高速度动车组和川藏铁路移动装备运行边界特性及其对动车组和移动装备运行安全性、结构安全性的影响。
(以上征文内容为会议提示选题范围,与本学组相关的其它论文也可投稿。)
2. 征文要求
(1)正文前应有论文题目、作者、工作单位、200~300字的论文摘要和3~5个关键词,正文后附参考文献及英文题目、作者、工作单位、摘要和关键词,并注明作者通讯地址、邮编和联系电话;
(2)要求论文条理清楚、数据准确、公式明确、图表清晰、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应征论文采用WORD排版;
(3)应征论文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该邮件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请注明会议论文;
(4)论文征集截稿日期为2024年6月30日;
(5)交流会将从投稿论文中评选多篇高水平论文,并在《铁道机车车辆》、《中国铁路》等杂志上刊出。
3. 会议联系方法
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辆所
联系人:张志超、郭力荣
电话:010-51849723、15810582231(张志超)、17778096893(郭力荣)
校内联系人:高桐 87936049
科技处
2024年4月11日
各有关单位:
截至2023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5.9万公里,电化率75.2%,其中国铁4.5万公里,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覆盖广泛、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铁路网络。现代信息技术及智能化技术正加速与铁路产业的融合,智能铁路是铁路发展的趋势及方向,智能牵引供电系统作为智能铁路重要组成部分,将为铁路的智能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经铁道学会批准,电气化委员会拟定于11月召开“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智能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活动。为使学术交流内容更具针对性及广泛代表性,特向业内同行征集相关学术论文。具体征文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文内容
征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牵引供电系统智能化运维关键技术、装备与管理应用;
2. 牵引供电系统数智化工程安装装备、智能化检测试验技术与应用;
3. 牵引供电系统智能建造与智能运维技术标准建设与完善;
4. 智能牵引供电系统设计、检测监测及健康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
5. 智能牵引供电系统广域测控保护、自动化测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6. 智能牵引供电系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与完善;
7. 时速350km以上速度等级牵引供电系统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8. 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运维修程修制关建技术研究与应用;
9. 特殊服役场景下(重污、大风、覆冰、高原、高寒等)牵引供电系统安全技术应用研究;
10. 电气化铁路牵引网综合电能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11. 清洁能源技术在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应用研究。
二、征文格式要求和注意事项
1. 作者对论文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国家规定禁止的内容;无泄漏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统一和国家利益的内容;严格遵守国家和单位保密规定,不得涉密;不得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论文或相似内容未在公开发行刊物或论文集上发表过,不得一稿多投;多名作者对署名排序没有异议,文责自负,重复率检查在20%以内。
2. 论文观点明确,论据可靠,具有一定学术、理论和实践水平或创新性,文理通顺;对于以工程实例为背景的论文,力求精炼,重点突出技术特点和典型经验。
3. 论文请采用Word文档格式,篇幅一般不超过8000字,要素齐全,包括题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内计算式、符号、计量单位及科学/工程术语使用正确,书写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图/表均应有图名/表名;文中(计算式中)的字符代号除公知公用外均需定义或说明。
4. 论文请写明全体作者姓名、职称、工作单位全称,通信作者(或联系人)联系电话及Email地址,如论文属于基金/课题项目,请标明基金/课题项目全称(项目编号)。
5. 主办单位对来稿保留修改权,在尊重作者文意的基础上,有权对来稿进行删改和节录发表,有特殊要求请事先申明。
三、征文截止时间
各单位接到征文通知后组织并汇总本单位投稿论文,于2024年7月31日前将论文以电子版形式(Word格式)发送到指定邮箱,邮件请注明“2024年学术交流征文”。主办单位将组织对来稿论文进行遴选,择优收录人《电气化铁道》2024年增刊(或论文集)中。
四、投稿邮箱及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该邮件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主办单位: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 《电气化铁道》编辑部
联 系 人:郑兴昕 左建辉 许艳飞
联系电话:010-51872236 51842632 51872318
校内联系人:高桐 87936049
科技处
2024年4月25日
为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创新之城、魅力之城、未来之城,使雄安新区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河北省委、省政府围绕更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决定打造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支持开展重点行业领域最新创新成果展示、赛事评比、技术交易、资本对接等活动,推动最新技术、最新产品在雄安孵化转化产业化场景化,加快推动创新资源要素在雄安汇聚。
目前,场景汇各专班已推出9项大赛,分别为雄安国际服务机器人大赛、雄安国际地下空间安全应急技术应用大赛、雄安北斗技术应用大赛、雄安近零碳建筑技术应用大赛、雄安国际光储直柔技术应用大赛、雄安国际下一代网络技术(IPv6)应用大赛、雄安智能网联充电技术应用大赛、雄安植物工厂技术应用大赛、雄安无人农场技术应用大赛。赛事设置一二三等奖、优秀奖,预计可征集数百项优秀成果,将对雄安未来之城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详情请参见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
官方网站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欢迎有条件的团队踊跃报名!
联系人:李占华、王辉
科技处
2024年3月29日
附件【1. 雄安国际服务机器人大赛公告.docx】已下载25次
附件【2. 雄安地下空间安全应急技术应用大赛公告.docx】已下载35次
附件【3. 雄安北斗技术应用大赛公告.doc】已下载5次
附件【4. 雄安近零碳建筑技术应用大赛公告.doc】已下载34次
附件【5. 雄安国际光储直柔技术应用大赛公告.doc】已下载23次
附件【6. 雄安国际下一代网络技术(IPv6)应用大赛公告.docx】已下载7次
附件【7. 雄安智能网联充电技术应用大赛公告.docx】已下载5次
附件【8. 雄安植物工厂技术应用大赛.doc】已下载5次
附件【9. 雄安无人农场技术应用大赛.doc】已下载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