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告 人:苟晓凡 教授

报告时间:2023年6月18日(周日)16:00

报告地点:科技楼310会议室

主办单位:工程力学系  河北省智能材料结构力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工程力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科技处

汇报人简介:

苟晓凡:河海大学教授,博士导师。现任河海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力学与材料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固体力学研究所所长。目前为固体力学学科方向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型材料与结构力学。

2004年在兰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美国佐治亚理工、北卡州立大学和国家高磁场实验室访问教授,有多年的海外研究经历。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人选。目前,担任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力学学会理事,固体力学专委会和环境力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曾任中国力学学会第八届计算力学专委会委员;国际应用力学协会会员。卓越期刊《力学学报》和《应用数学与力学》编委。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面上基金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已发表期刊论文120余篇。研究成果获得国际IEEE应用超导委员会授予的“Van Duzer Prize”(2007年,国内首次获该奖,排名1/3)和江苏省科学技术奖(2016年,排名1/7)。

报告内容:相比传统导电材料,超导材料性能非常优异(临界载流密度为铜导线的200-300倍)。但这类超导材料多为铜氧化物陶瓷材料,极限拉应变低(通常仅为0.2%左右)。为此,通常把它与金属合金一起构成复合结构材料。经过复杂热处理加工后,导线微结构变得非常复杂。本报告首先介绍超导材料与结构的若干关键力学问题。然后,针对一类超导圆线材(目前制备技术所能做到的,唯一的力学与导电各向同性线材),着重研究多场耦合力学问题与其复杂微结构的关联。针对这类导线的复杂微结构,先给出了如何定量准确表征的思路与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制约超导圆线宏观导电性能的热失超行为(电-热耦合)和临界电流随外加应变的衰减𝐼𝑐(𝜀)行为(力-电耦合),建立了合理的耦合理论模型,研究揭示了力学变形对于超导圆线载流能力衰减的内在作用机理,及其宏观多场耦合行为对于圆线复杂界面和多孔隙结构的依赖规律。

科技处    

2023年6月15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