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告 人:严宇 青年千人 张玉芝 副教授 张艳辉 博士 刘振亮 博士
报告时间:2023年4月27日下午14:00
报告地点:科技楼312
主办单位:科 技 处
承办单位:安全工程与应急管理学院
大型基础设施性能与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环节一:校外专家汇报
报告题目:沥青路面设计:从经验走向科学
报告摘要: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高速公路总里程数超十六万公里,位列世界第一。伴随着交通荷载以及气候环境影响的不断增强,传统基于经验的路面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为了更好的改善沥青路面的状况和寿命,基于力学和性能的设计方法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方向,可以说从经验走向科学正当其时。本次汇报将简要回顾道路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力学-经验设计法的理论内涵,并对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和讨论。
报告人简介:严宇,同济大学交通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美国注册工程师,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和上海市领军人才(海外),是国际材料与结构研究实验联合会(RILEM)和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等国际学术组织 4 个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委员,是教育部智能车路协同系统创新团队和上海市高峰学科团队在道路基础设施新基建方向的学术带头人。
康景亮
报告题目:中国铁设广东EPC项目科技创新总结
报告人简介:从事桥梁设计及铁路工程科技创新管理,从事桥梁设计十余年,获省部级科技奖5项,现任中国铁设粤港澳大湾区院士专家工作室创新部部长。
环节二:校内专家汇报
报告题目1:冻融循环和荷载作用下粗颗粒填料水汽迁移特征追踪与机制研究
报告摘要:
基于荧光素示踪技术,提出一种研究冻融作用下水汽迁移规律的试验方法,研发出基于荧光素和图像追踪技术的土体水分迁移量测装置系统。利用此装置系统,直观追踪水汽迁移的过程,研究初始含水量、冻融次数等关键影响因素对粗粒土温度及水分分布的影响,分析气态水在水汽迁移中的作用以及粗颗粒土中水热汽效应对寒区高铁路基工程的影响。并采用宏细观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释粗颗粒填料水分迁移机制。
报告人简介:张玉芝,石家庄铁道大学安全工程与应急管理学院教师,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路基工程监测与信息处理、冻土力学与工程以及岩土工程固废利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6项,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及参与企事业单位横向课题10余项,获得石家庄铁道大学优秀青年人才项目资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EI收录10余篇,参编专著3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等10余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1项。
报告题目2:基于地球电磁勘查方法的地下结构研究
报告摘要:
地球物理方法尤其是电磁法是研究地下结构最为有效的方法,其不仅可以进行大尺度的地球动力学问题研究,还可以广泛的进行工程应用。报告主要围绕利用地球电磁法进行的地球深部结构研究,包括俯冲板块,火山物质来源等科学问题。此外,还介绍了地球电磁法在土木和安全工程领域的应用。
报告人简介:张艳辉,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地球电磁法正反演研究,地球深部结构以及物探方法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Physics of the Earth and Planetary Interiors,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地球物理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报告题目3:基于机器学习的公路桥梁网络地震安全评估系统研究
报告摘要:
探究量大面广的钢筋混凝土梁式桥关键构件的力学性能,建立桥梁自动有限元建模方法。然后,构建集成桥梁有限元模型信息和地震动特征的融合表征矩阵并将其作为输入层,建立机器学习架构分析区域桥梁抗震性能。最后,研究综合区域危险性、桥梁地震易损性和震后交通流特征的公路桥梁网络抗震分析方法,揭示区域桥梁群的地震损伤特征、失效机理和灾变演化规律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报告人简介:刘振亮,工学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导师为郭安薪(教授)。主要从事基于机器学习的城市桥梁、桥梁群及桥梁网络抗震性能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的资助下,在桥梁数值模拟、桥梁网络地震易损性快速评估和桥梁群抗震韧性评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 检索论文9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
环节三:青年教师交流。
科技处
2023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