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处 机械工程学院)6月27日-28日下午,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Camila Barreneche Guerisoli教授应邀通过线上平台,开展了主题为“面向热能存储与建筑节能的相变储能材料筛选方法”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吸引了相关领域的教师、企业代表、研究生和本科生等在科技楼307以及线上参会,大家与Camila教授进行了线上线下的深入学术交流。
相变储能是一种通过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大量潜热来实现能量存储和释放的技术。它的重要性体现在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统稳定性,尤其在可再生能源和建筑节能领域具有广泛应用。Camila教授深入讲解了相变材料如何在相变过程中通过吸收或释放潜热或可逆化学反应产生热焓,从而将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用于清洁冷热供应、碳捕集、可持续燃料生产(如氢气、甲醇和氨)以及化学品的长周期和大规模储存。她特别强调了如何利用自建数据库对材料进行筛选,包括数据库中材料的设置与选择、运行过程中的搜索及筛选方法,从而简化了根据不同工况和参数选择储热材料的流程。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材料筛选的效率,还为相变储能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在讲座的最后,参会的师生们踊跃提问,围绕材料选择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Camila教授对每一个问题都进行了详细而透彻的解答,让在场的听众深感受益匪浅。她的报告不仅在热能存储领域提供了前沿的科学指引,还简化了材料选择的实际操作流程,推动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学校在储能领域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整个讲座氛围热烈,参会师生收获颇丰,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科技处 交通学院)7月3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学系统科学学院张金雷副教授应邀来院开展学术交流,以“基于深度学习的城市轨道交通常态与非常态短时客流预测”为题做学术报告,60余名师生在科技楼1423室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交通学院副院长温少芳教授主持。
张金雷副教授首先从网络级短时进站流预测、网络级短时OD流预测、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短时站内客流预测方法、基于计算图的路径行程时间估计及短时断面流获取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常态客流预留方法。随后,他结合节假日短时进站流预测、大型活动期间短时进站流预测、疫情期间短时进站流预测等三种情况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非常态客流的预测方法。最后,介绍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模式交通短时客流预测方法及未来研究方向。
报告结束后,张金雷老师就在场师生提出的网红城市客流突增情况下的客流预测、短时客流预测的未来发展与应用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此次报告会让大家加深了对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的理解,也拓宽了知识视野,开阔了科研思路。
(科技处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北省交通工程与环境协同发展新材料重点实验室)5月29日下午,北京工业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孙再成教授应邀来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高效电荷分离光催化剂的构建”为题做学术讲座。材料学院研究生、本科生以及相关教师到科技楼303参会并与孙再成教授进行学术交流,交流会由副院长杜永刚主持。
光催化技术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可进行环境治理,开发新能源,开发高效率光催化剂是发展光催化技术的关键。光催化剂的效率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即宽光谱的吸,高效电荷分离和具有较低过电位的助催化剂。为了制备高效的光催化剂,孙再成教授从提升电荷分离效率的角度系统讲授了课题组如何构建高效电荷分离的光催化剂体系,包括小分子掺杂和金属单原子负载的光催化剂。
讲座最后,参会师生分别向孙再成教授提问了相关问题,孙再成教授一一进行详细解答。孙再成教授的报告,既有对前沿科学的展示,又有对光催化剂未来发展趋势作出的展望,现场学术氛围浓烈,参会师生受益匪浅。
(科技处 国重实验室)2024年6月28日下午,清华大学秦朝烨副教授做客国重实验室“专家大讲堂”,作了题为“复杂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及减振缓冲设计”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国重实验室固定成员刘永强教授主持,共计40余名师生聆听了本次报告。
秦朝烨副教授从航空航天装备组合结构动力学建模及分析、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振动抑制以及航天器火工冲击模拟及减缓等方面,介绍了课题组在相关领域开展的工作,最后简单的介绍了在新型阻尼材料制备、振动能量俘获技术和智能诊断方法等领域的探索研究。
报告结束后,秦朝烨副教授与我校师生就新型阻尼材料制备、振动能量俘获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地交流探讨,并分享了研究心得和体会。通过此次讲座,提高了师生们对航空航天装备组合结构动力学建模及分析、减振缓冲设计领域的认识,开阔了视野,激发了研究兴趣。
(科技处 工程力学系)2024年6月16日上午9:00,由力学系举办的“力行大讲堂”在科技楼301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次交流邀请到了北京大学/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的董蜀湘教授做题为“压电微机电与多物理场耦合-解决卡脖子核心技术问题”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工程力学系主任田瑞兰教授主持。
董蜀湘教授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压电微机电、压电多物理场耦合领域里开展的原创性研究工作和重要发现,包括压电超材料与人工模态理论、压电微机电、磁电耦合理论与跨介质通信、压电微马达器件,特别是其研究工作在解决卡脖子核心技术问题上的应用前景。董蜀湘教授的报告,既有对前沿科学的展示,又有对压电微机电与多物理场耦合相关领域未来发展趋势作出的展望,现场学术氛围浓烈,参会师生受益匪浅。
报告后,董蜀湘教授在科技楼 307会议室还与青年教师和相关方向博士生进行座谈,对每位青年师生的研究方向都进行了点评和指导,师生们都深受启发。